第29屆佛山陶博會即將開幕
日前,2017全國兩會搶占了各大媒體的頭條,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。處于供給側改革、節能環保政策雙重壓力下,同時面臨嚴峻出口形勢的建陶行業,在第29屆佛山陶博會即將開幕之際,如何借助平臺力量,洞悉趨勢現狀,把握新機會,謀求新發展?
審時度勢,化“危機”為機遇
2016年底,各陶瓷產區“產能過剩、環保風暴、停窯減產”的消息不斷;2017年開春,全國各產區陸續進入復產階段。然而,卻有消息稱,就廣東各產區而言,復產整體推遲近一周;而淄博、臨沂、內黃、高安、夾江等多個產區大部分企業,因為環保不達標等原因而停產整頓,點火日期遲遲未定,復產率低。據悉,截止2月中旬,淄博產區開工生產線不足10條……
與此同時,據海關最新公布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,2016年1-12月,我國出口陶瓷磚55.31億美元,同比下降33.57%,單價從0.45美元/千克下降到0.32美元/千克。其中無釉磚出口17.68億美元,同比下降52.15%,有釉磚出口37.63億美元,同比下降18.73%。究其原因,這與全球經濟環境低迷、對華反傾銷頻繁;行業內產能過剩、產品同質化嚴重、低端品牌相對較多、惡性競爭、企業轉型壓力大等因素密切相關。